此生不遗憾

日期:2011-11-10 浏览:599 来源:品牌中国网

  编者按:11月8日,品牌联盟举行了首届记者节媒体联谊会。来自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腾讯网、中国广播网、和讯网、新京报、中国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瞭望东方周刊、新华月报、经理人杂志、服装时报等20余家媒体记者参加了联谊会。新华社记者从亚平分享时表示,记者当做国民利益的“守望者”。本文系从亚平对自己记者生涯的经历和思考。

  大学毕业转眼快28年了。时逄7801班要出纪念专集,有许多话要和同学们聊,但在这有限的篇幅里,说些什么呢?回顾28年前的大学生活?固然有趣,但我想,大家分开28年了,其实更想了解的,是这20多年来彼此的心态、经历、感受和变化, 所以,我就写写我这些年的经历和思考吧。

  简单化做人

  我一直是个心思简单的人,用世俗的话讲,叫“一根筋”,在大学时,便被大家笑为过于正经,好在表里如一,并非是装出来的。惭愧的是,28年后,想想自身,发现自己还是“一根筋”,没有太大的变化。许多想法,仍然颇不入俗,这种活法, 通常的叫法是“傻”,用经济学的观点衡量就是“成本过高”。比如,在工作第二年,我就打定了“只干业务不当官”的主意,认为扭曲自己的人格太累,选择了有所坚持,有所放弃(坚持自己想要坚持的一些做人原则,放弃对物欲权欲的追索)。具体到我所从事的新闻工作,就是放弃写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吹捧性、应景性新闻,坚持写真话、写真情况,写揭露时弊、提出对策等维护国家利益和老百姓利益的报道。而在当今社会,谁都知道这样做不仅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而且还要冒很大风险。因为百姓作为众生并不知道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因而也不可能感谢你什么(他们也没有什么资源来感谢你),而当你维护国家利益、为国为民夺回他们正受威胁或损失的利益时,你一定会触犯既得利益者,而他们是掌握巨大资源和生杀予夺之权利的。也就是说,这会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我这样选择,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

  然而28年走下来,虽遇到一些风险和私利损失,但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直到现在,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尤其是03年从香港分社回到总社,我选择又回到新华社内参后,我的这一想法更加坚定。因为既然我有幸能在下情上达的关键岗位上工作,我想我有责任把真情反映上去,有责任尽努力把国家民众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而这些年,通过内部上达渠道,也确实为国民做了点益事,起到了一些作用,这一点令我感到欣慰。例如,2005年至2008年的维护国家金融命脉之战。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